端午节除了吃粽子,还和养生息息相关?
五月五,过端午
门插艾,香满堂
吃粽子,洒白糖
龙舟下水喜洋洋
端午节刚过,耳边还能想起小时候常常唱起的这首童谣。对于孩子来说,最开心的无疑是能够吃上一个香喷喷的粽子。但其实,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、避瘟驱毒、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。
古时,人们称五月为“毒月”,因此时正是太阳最盛的时候,暑气重导致万物毒素增加,对人体产生影响。“毒月”需要格外注重养生,衍生了很多“规矩”。而这些“规矩”以现代的视角来看,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扫庭院,挂艾枝,悬菖蒲,饮雄黄酒,这些举动其实都体现了古人注重卫生、杀菌防病的意识在慢慢增强。可以说,端午节蕴藏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。
中草药祛毒辟邪
艾草,它是一种药用植物,艾叶味苦而温、无毒。中医认为艾草能避风寒湿邪,防瘴疟毒气,能预防传染病发生和传播。它的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所产生的奇特芳香,可驱蚊蝇、虫蚁,净化空气。端午时节空气潮湿,有的人家在堂屋、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,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。此外,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、青蒿、香茅、柚叶等,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,有很好的保健疗效,可以预防疾病。
另外,因端午之后湿热渐盛,各种真菌、细菌大量繁殖,蚊虫活跃,日照增强,各种皮炎、湿疹、手足癣、荨麻疹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,将菖蒲、生艾叶、佩兰等香草混合,煎水洗澡,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。
饮食强身防病
粽子其实本身就是药膳的一种。北方的粽子大多用芦苇叶,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,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。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;竹叶可以清热除烦、利尿排毒;荷叶能清热利湿、和胃宁神。
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,糯米味甘、性温,入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益肺气,补中益气,健脾养胃,止虚汗等功效。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如小枣、赤小豆、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、利尿排毒等功效,而火腿、鸭蛋黄、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。粽子能于清淡中平补,在平补中清化,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、食疗的绝妙处方。但食粽子也应有所节制,糖尿病者、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。
端午时节,天气炎热,可以多吃苦瓜等清心除烦的新鲜蔬果;喝乌梅汤清暑益气、化食开胃、增进食欲。
起居有常调气血
端午节时值仲夏。起居方面,要晚睡早起,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,顺应四时补养阳气,利于气血运行,振奋精神。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养成午睡习惯,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,理顺心情,避免发怒。
从古至今,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。赛龙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。中医将精、气、神称为“三宝”,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。运动养生,通过形体、筋骨关节的运动,使周身筋脉畅通,营养整个机体。通过适当运动,全身气血畅通,可增益心肺功能,调理脾胃代谢,通调气血,从而保持情绪平稳,心情愉悦。端午时节以快走、慢跑、体操、打太极稍轻缓的运动为宜,不宜活动过度,以免出汗过多而伤阳气。
养生药茶除烦化积
端午时节,气候容易让人烦躁不安,易动肝火,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养生药茶,可以起到除烦化积等功效。
玫瑰薄荷茶:玫瑰花3克,薄荷3克,代茶饮。二药皆有疏肝理气的功效,一温一凉,相得益彰。适用于情绪抑郁不舒,胸胁满闷不适者。
健胃消食茶:焦山楂5克,炒麦芽6克,红参2克,代茶饮。有健脾和胃、消食的作用。适用于胃纳欠佳,消化不良者。
清热祛暑茶:乌梅1枚,金银花3克,荷叶2克,山楂3克,冰糖适量。可以清热去暑、生津止渴。
降火明目茶:枸杞子3克,菊花5克。沸水泡,代茶饮,可根据口味适量加入冰糖。有清肝泻火、养肝明目的作用。